“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甘肃省检察院发布了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天水市秦州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食用油小作坊食品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

天水市秦州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食用油小作坊食品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
【基本案情】
天水市秦州区部分“老字号”榨油坊经营时间已久,在周边群众中有一定口碑,但普遍存在证照不全、未设立进销货查验记录、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卫生状况差等问题,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
【调查和督促履职】
2023年3月5日,天水市秦州区人民检察院在深入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行动工作中发现案件线索,于2023年3月9日立案并成立专案组,对辖区内16个乡镇的食用油小作坊证照办理、日常监管及“包保责任制”落实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发现辖区内食用油小作坊普遍存在证照不全、进销货查验制度未建立、成品油未检测、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等问题,且有10个乡镇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秦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未依法全面履行监管职责。
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秦州区检察院邀请相关单位代表、群众代表、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召开听证会,广泛了解群众意见,深入分析研判行政机关监督职责,各方代表充分讨论评析,一致同意秦州区检察院向秦州区市场监管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辖区食用油小作坊生产经营监管职责,查处无证照生产经营行为,积极指导经营主体完善证照、合法经营;督促经营主体建立完善进销货查验记录,严把原材料采购、成品油销售“安全关”;组织实施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督促各乡镇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全方位确保食品安全。听证会后,秦州区检察院向秦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送达检察建议。
收到检察建议后,秦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组织召开食用油安全专题会议,联合各乡镇及派出所对辖区食用油小作坊进行了全面排查,形成专项整治问题清单。结合问题清单,市场监管局制定印发了《秦州区食用植物油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全区16个乡镇和7个街道办事处涉及的辖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各监管所与政府进行全面摸排,对辖区89户食用油小作坊建立了信息监管台账;累计共出动执法人员349人次,检查182次,责令31户小作坊全面整改问题;对符合办证条件的55户小作坊办理了登记证,依法取缔不合格作坊3户,指导26户新开办小作坊规范经营,并确立1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示范店引领以点带面、提质升级。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会12场,邀请检察官以案说法,共计培训食品小作坊从业人员200余人;市场监管局根据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全面推进食品生产主体“互联网+透明车间”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检察监督情况,对食用油小作坊100%安装监控设施,实现了监控生产加工过程透明化,全面开启常态化、规范化、智能化监管新模式。
2023年6月,秦州区检察院对辖区油坊生产加工进行了回访,区市场监管局的辖区食用油小作坊智能化监管系统全速运转,辖区内油坊相关证件均已按照程序办理、进销货查验台账全面设立、各乡镇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整改后的食用油作坊干净卫生,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更受群众信赖,订单络绎不绝,效益较整改前提升30%,企业卖得安心,群众吃得放心,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典型意义】
小作坊的食品安全隐患一直是行业监管风险点,也是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更是乡村振兴的发展点。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监督属性和效率价值,督促相关部门联动依法履职,实现办案与服务相结合,以点带面推动小作坊转型升级,推进监管优化建设、行业综合治理、营商环境提振。强化类案治理,以监督办案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为农村食用油生产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最终实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办案效果。